多斟酌「镜头位置」,画面就会大不相同!专业动画师在线改画

采访/原田イチボ@HEW

为纪念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WIT STUDIO」成立10周年,pixiv曾在此前以该公司制作的动画为主题,举办了一届插画比赛。涵括的作品包括『薇薇-萤石眼之歌-』『国王排名』『花园里的吸血鬼』『泡泡』『鬼裤衩!』等。

应征参加上述比赛的参赛者,有机会接受专业动画师的改画。


专业人士在画画时都会注意哪些要点呢? 本次我们请到了WIT STUDIO的董事长兼现役动画师,浅野恭司老师,来对应征作品进行改画。从其改画思路中,不难窥见不少技术要领。

参赛者将在浅野恭司老师改画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作品。经专业人士指点后,作品将会如何进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浅野恭司

  • 浅野恭司
  • WIT STUDIO, Inc合伙创始人兼董事 角色原案、动画师。

    任职于Production I.G., Inc.后,与其他创始人一同合伙创办了WIT STUDIO。代表作有「心理测量者」(角色原案、总作画监督),TV动画「进击的巨人 1-3季」(角色原案、总作画监督),TV动画「间谍过家家」(总作画监督)等

想象如果有摄影师,会站在哪里

── 老师好。难得像今天这样,能一次性将这么多的同人作品尽收眼底呢。

是的。我非常开心能通过作品感受到大家的热情与喜爱,而每幅作品又都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令我感触颇深。

──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幅作品的原图,以及浅野老师的修改。插画绘制的是『薇薇-萤石眼之歌-』的女主角——薇薇。而老师给出的建议则是「可以更突出强调薇薇」。能先请老师点评一下野生のゴリラK的作品吗?

乍一看会觉得画面下方略显单调。插画的主体应该是薇薇、小鸟和松本,因此我认为,不妨让画面重心进一步聚焦在这三个要素上。同时,最好还要能够展现出女主角优美的身体曲线,所以我压低了摄像头的位置,使视角稍稍变为仰视。原图中,正对镜头的是薇薇的脸,因此下半身就会不可避免地处于俯视角度、超出画面,从而导致画面下方显得单调。

── 原来如此。大家往往倾向于从正面绘制人物,但只要在构图时多思考镜头的位置,画法就能产生巨大的变化呢。

镜头位置这种东西,很难一次性定好。就算是经验再丰富的资深画师,也得摸着石头过河,在一次次尝试中摸索出最佳机位。「如果把这幅画想象成由摄影师拍摄的照片,那摄影师会站在哪里呢?是站在画面主体的正前方?还是蹲下来仰拍?又或者是从主体的侧面拍摄?」只要像这样对镜头位置加以思考,构图及绘画方式就会大有不同。

── 老师认为野生のゴリラK的这幅作品中,什么地方做得特别好呢?

在我看来,作者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正确地运用色彩。我认为这种严谨的态度非常棒,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同时,也不妨尝试融入更多的「尝试」,使画面效果更上一层楼。虽然稳中求进、中规中矩地上色也不失为一种风格,但也要敢于大胆尝试,比如试着增强色彩对比等,这样才能熟练掌握各种色彩的运用。

野生のゴリラK重绘后的作品如下!

何谓通过画面表现「个人诠释」?

── 接下来是这幅来自とんぼ的作品。描绘的是『花园里的吸血鬼』中的茉茉与芬恩一同沉睡的画面。改图时,老师对两位角色的头发等部分进行了调整。

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我一时间没分清「画面中的角色这是躺在地面上,还是站着」。而之所以会感到迷茫,是因为看不清她们身下的影子。再者头发也是。人物站立时,由于重力的影响,头发会自然向下垂,但躺倒时由于后脑勺被压住,头发的走向与散开方式会相较于正常情况下更为自由随意。因此,为了能更明显地表现出「两人是躺在地面上的」,我调整了投影与人物的头发。

── 两人之间的距离也被缩近了呢。

因为我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出薇薇和芬恩之间的关系。但同时又会觉得「作为人类和吸血鬼的二人,贴得太近好像也不对……」,因此我尽量找寻了一个较为极限的平衡点。

──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把自己的意识或解读融入画面,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的过程对吗?

没错。修改时我让两人都神态平静地闭着眼睛,但反之如果让其中一个人睁眼,给人的感觉就会大不相同,营造出一种二人的某些心意产生分歧的氛围。我在画画时,经常会考虑「如何用画面表现出我对于某部分的诠释」。

── 请老师点评一下とんぼ的插画作品的优点吧。

这幅作品很贴近原作的世界观,色调也十分静谧。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绘制花朵时有好好参考资料,衣服的褶皱和阴影等也描绘得相当细致。希望作者能将这些作为自己的强项继续发扬。

とんぼ重绘后的作品如下!

从「远、中、近景」来考虑画面景深

── 接下来是由青井せの绘制的『泡泡』中的角色——诗。从图中可以看到,浅野老师修改了角色的头身比。

这幅画想表现的应该是诗飞跃于空中的矫捷身姿,因此不妨将四肢画得更修长一些,这样才能让动作幅度看起来更大,动态也更为灵动。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只需要让角色的脚尖伸展开来,就能极为有效地强调出其正处于跳跃中这一即时动态。

── 青井せの自述在绘制泡泡和瓦砾时,遇到了不知道怎么构图的问题。

基本上在任意位置随意添加就行,不过也可以根据「距离」分为三层来考虑。

── 分为三层?

没错。也就是以镜头为起点的「远、中、近景」。比如可以这样思考:「如果说诗位于『中景』位置,那镜头与诗之间的『近景』位置加上点什么更好呢」,或是「想让焦点集中在『中景』处的诗身上,远景和近景就模糊处理吧」。像这样,从结构上把画面深度分为三层来思考,构图起来就会更加简单。物体的摆放位置和镜头位置一样,很难一次就找到最优解。因此不妨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加上再说,之后再边试错边寻找最佳效果。

── 「思考远、中、近景」和刚才提到的镜头位置环环相扣呢。

总觉得好像进入了工作模式,有点羞耻(笑)。拿这幅图举例,我们可以猜测,拿着相机捕捉这一画面的人,很有可能是主角响。也就是说画面所描绘的正是响眼中的诗。一切景语皆情语,想必响诗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无声地渗透入景色之中。若是想表现响的眼中只有我认为将以外的物体一律模糊处理,得到的画面效果一定会相当不错。

── 老师认为青井的作品有什么优点呢?

作者在绘制天空时不止使用了蓝色,还加入了绿色与黄色这一点,我认为相当不错。给我一种「对味了」的感觉。希望继续发扬,更大胆地加入更多主观色彩。

青井せの重绘后的作品如下!

清晰强调「二人独处的空间」

── 最后是来自隣の客はよく柿食う客だ的作品。描绘的是『国王排名』中的波吉和卡克。

在修改这幅作品时,我曾一度感到无从下手。因为原本画面完成度就很高,担心再做改动会不会反而画蛇添足,破坏原有的韵味……不过既然是『国王排名』的同人作品,我就谨以动画工作人员的角度,提供一个「或许能更充分地表现原作世界观」的修改思路。


说起波奇和卡克,不免会想起二人就是在山丘上相遇的。因此我觉得可以给地面加上弧度,让场景看起来更像山丘,再给山丘后方的远景加上树木岩石等。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突出此为二人独处的空间可以对波奇和卡克两人的周围进行留白处理。还有就是运用到了前面提到过的「远、中、近景」技法,强调了前景的花朵。这样一来便能够避免画面显得过于空旷孤寂,还能营造出一种悠闲宁静的氛围。

── 老师还改成了二人对视的情景呢。

其实原图中二人也有相互对视,但既然要让二人互相注视对方,不如干脆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如此一来也能更好地体现出角色之间的关系。从「波奇的脸朝向别处但视线却在卡克身上」这一点上,也能巧妙地令人感受到波奇内向认生的性格特点,所以特意作此处理。

── 请老师点评一下隣の客はよく柿食う客だ的插画作品的优点吧。

这位作者营造了一种如同绘本一般温馨的世界观。因为本身是改图企划,所以我还是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但其实并没有必要强行迎合我所给出的建议,保持并贯彻自己的风格就已经很好了。

真实的世界不受画框所限

── 请问浅野老师年轻的时候,是如何练习绘画的呢?

通过大量速写和素描……之类的我都没干过(笑),毕竟自己并不是那种特别有热情的类型。但相对地,我在工作过程中绘制了海量的草稿。比如有时需要给某部作品绘制海报。这时就得出很多很多版草稿,在这种不断修改尝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慢慢理解和掌握优秀构图的规律和诀窍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海报,都得从「最大限度展示作品」出发,围绕这一点来构建视觉效果。仅仅只是观赏各个不同作品的海报,都能学到很多。所以在工作时,我会找很多海报来学习参考,并不断绘制大量的草稿,大概从结果上来说也就成为了一种绘画练习。

── 有种经常听到的说法是「想要画好画,就不能只看插画,还应该尽可能地学习照片、电影等实景画面」。浅野老师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嗯——在我看来,「画纸片人时不能只参考纸片人」这种想法本身就很局限,属于限制自己想象力。纸片人也好真人也罢,只要能把学习汲取到的东西都运用到自己的画中不就好了嘛。

── 也就是说,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力?

没错。我觉得不要过于拘泥于正确性,才更有可能画出有灵气的作品。不过我认为「亲眼所见」这一点,倒是的确相当重要。比如当你从高处俯瞰整座城市时,会感受到宽广辽阔。而想要通过自己的画笔再现这片壮阔无垠的景色时,却又会感到无比困难,因为画一定会被边框限制画面的边界。无论是插画、照片还是电影,都会被限制在画框之内。但真实的世界不受画框所限,无限延伸。当画师带着这样的意识描绘「画框之内」时,其笔下的画面一定也会有所不同。

挫败时要告诉自己「就是这个时机!」

── 请问对于将来想成为动画师的人,老师会建议大家从现在就开始做起什么呢?

老生常谈的,多画就能多进步。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只要不断积累经验,自然会有所成长。所以不妨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总之先画他个一百幅」。还有就是我经常会跟年轻人说希望他们能「掌握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来去自如的能力」。


相信画手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画到一半自我感觉良好「我简直当代达芬奇」,结果第二天起来一看又开始自我嫌弃「画的什么东西……」。这时无需沮丧自闭,而是要趁着自己冷静下来的这段头脑清晰的时间,来修改、改进你的图。

── 原来如此,要反过来将「画的什么东西……」这种负面情绪化为己用。

如果渐渐地不需要放置一天,而是在画完1小时后就能立刻冷静下来客观审视自己的画,那么相对地便能更早地修改完善作品,产出的速度也会大有提升。当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控制在主观和客观状态之间的来回切换时,就会变得很强。切换主客观模式的方式因人而异,无论是出门散个步,还是喝杯咖啡小憩一下,都可能有所帮助。最重要的还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也正因为到了这个年纪,现在的我在「画的什么东西,啥也不是」的挫败感袭来的同时,还会兴奋地意识到「就是这个时机!」毕竟看到缺陷之后,只要修改掉就行了。

── 可以说是在心态上发生了转变呢! 那老师在创作中有没有过失落挫败的时刻呢?

未经允许,静止转载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